当前位置 : 首页 >> 设计之路 >>  
电脑艺术设计大师之路-选区选取详解
  日期:2008-3-24     来源:pconline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初步接触了色彩调整工具中的“色相/饱和度”工具〖CTRL U〗,现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改变图象的色相。如下左图。通过将色相改为+40,形成如下右图的效果。


 


  但是有一个局限,我们只能够更改整幅图像的色彩,如果我们只想更改其中一部分的色彩,该怎么办呢?如下图。


  假设我们是导演,在编排一出舞台剧。如果我们要某个演员换服装,必须明确指定是谁去换。
在Photoshop中也是如此,对图像的某个部分进行色彩调整,就必须有一个指定的过程。这个指定的过程称为选取。选取后形成选区。

  现在先明确两个概念:

  选区是封闭的区域,可以是任何形状,但一定是封闭的。不存在开放的选区。
  选区一旦建立,大部分的操作就只针对选区范围内有效。如果要针对全图操作,必须先取消选区。
  选区是一个重要部分,Photoshop三大重要部分是选区、图层、路径。这三者是Photoshop的精髓所在。

  Photoshop中的选区大部分是靠选取工具来实现的。选取工具共8个,集中在工具栏上部。分别是矩形选框工具、椭圆选框工具、单行选框工具、单列选框工具、套索工具、多边形套索工具、磁性套索工具、魔棒工具。其中前4个属于规则选取工具。
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建立一个选区来实现上图部分色彩调整的效果。
  在Photoshop中打开上面的图像,在工具栏选择矩形选框工具〖M〗或〖SHIFT M〗,确认公共栏设置如下图。


  然后在图像中拖动画出一块矩形区域,松手后会看到区域四周有流动的虚线。如下图。这样我们就已经建立好了一个矩形的选区,流动的虚线就是Photoshop对选区的表示。虚线之内的区域就是选区。在选取过程中如果按下ESC键将取消本次选取。


  此时再使用色彩调整工具进行调整,就只会对选区内的图像有效了。如下图是使用了亮度/对比度,将亮度增加到+70的效果。
亮度/对比度调整工具存放在菜单【图像>调整】里面。Photoshop的大部分色彩调整工具都可从这里找到。


  调整之后选区还存在着,此时操作其他的色彩调整工具同样只针对这块区域有效。

  前面说过,一旦选区建立几乎所有的操作都只局限于选区内。
  这也包括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画笔工具,如果这个时候使用画笔在图像中绘制,只有选区内会显示出笔画的效果。如下图。


  还包括填充,此时填充前景色也只会在选区范围内有效。如下图。还记得前景色填充的快捷键?是〖ALT DELETE〗或〖ALT BackSpace〗。


  取消选区的方法是使用菜单【选择>取消选择】〖CTRL D〗,这是一个常用快捷键。

  选区建立后可以移动,方法是在选区内按下鼠标左键拖动到新位置即可。前提是必须使用选取工具且运算方式为新选区,光标为时才可以移动。移动过程中按下SHIFT键可保持水平或垂直或45度方向。移动后的选区的大小不变。如下图。有关选区运算稍后将介绍。

绘制过程中可打开信息调板〖F8〗观看选区的大小。如下图。W是宽度,H是高度,右上角的XY代表起点坐标。左下角的XY代表目前鼠标在图像中的坐标,单位是像素。如果单位不是像素,可以点击绿色圆圈处的十字标记,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像素。


  现在来看一下选区工具的几种运算方式。为了让效果更明显我们新建一个400×300的白底图像。
  所谓选区的运算就是指添加、减去、交集等操作。它们以按钮形式分布在公共栏上。分别是:新选区、添加到选区、从选区减去、与选区交叉

  先随手画一个矩形选区,然后来分别试验各种选区运算的效果。
  在新选区状态下,新选区会替代原来的旧选区。相当于取消选择后重新选取。这个特性也可以用来取消选区,就是用选取工具在图像中随便点一下即可取消现有的选区。
  在添加状态下,光标变为,这时新旧选区将共存。如果新选区在旧选区之外,则形成两个封闭流动虚线框,如下图。


  如果彼此相交,则只有一个虚线框出现,如下图。


  在减去状态下,光标变为,这时新的选区会减去旧选区。如果新选区在旧选区之外,则没有任何效果。如下图。


  如果新选区与旧选区有相交部分,就减去了两者相交的区域。如下图。


  如果新选区在旧选区之内,则会形成一个中空的选区。如下图。


  需要注意的是,在减去方式下如果新选区完全覆盖了旧选区,如下图。


  就会产生一个错误的提示,如下图。


  这好比是因为原来只有三亩地,现在要减去四亩,那结果就是什么都不剩下。但是选区不可能是负面积,因此就作为没有选择来处理。在实际操作中也许会因为误操作导致这种情况,那么返回一步即可〖CTRL ALT Z〗。

  交叉选区也称为选区交集,光标为,它的效果是保留新旧两个选区的相交部分。如下图。如果新旧选区没有相交部分,则会出现如上图的警告框。


  以上4种选区运算方式对于所有的选区工具都是共通的,任何选区工具都具有这4种运算方式。且不局限于某一种工具内,你可以用套索工具减去魔棒工具创建的选区,也可以用矩形选框工具去加上椭圆选框工具创建的选区。
除了在公共栏切换运算方式以外,也可以通过快捷键来切换。建议大家将公共栏的运算方式设置为第一个,即新选区。然后通过快捷键来切换。因为通过快捷键切换的方式更为实用,也更快速。
  添加到选区的快捷键是SHIFT。从选区减去的快捷键是ALT。与选区交叉的快捷键是SHIFT+ALT。这些快捷键只需要在鼠标之前按下即可,在鼠标按下以后,快捷键可以松开。比如要加上选区,那么先按住SHIFT键,然后按下鼠标开始拖动,此时就可以松开SHIFT键,不必保持按下。这种方式大家应该多练习几次。

  假设下图的红点是选区选取的起点,那么普通方式下拉出的矩形选区,鼠标落点与起点是成对顶角的。如下图。


  如果按下ALT键,就是以起点为中心点,向四周扩散选取。选取过程中ALT键要全程按着。如下图。


  另外,按下SHIFT键可锁定矩形的长宽比为1,即创建正方形选区。选取过程中也必须全程按着。

  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奇怪,怎么选区运算中的快捷键与上面两个快捷键是一样呢?前面说过SHIFT键是添加方式,这里又说SHIFT键是锁定长宽比。ALT也与前面提到的用法不一样。这难道不会造成混淆吗?
  不会的,在后面的一个小练习中我们就会掌握这两种快捷键的用法。

  与矩形选框工具组合在一起的是椭圆选框工具,因为椭圆可以看作是一个矩形的内切圆,因此它的使用方法与矩形选框工具是一样的。快捷键也一致,ALT是从中点出发,SHIFT是保持正圆。在选取过程中如果按下ESC键将取消本次选取。

  注意选用椭圆选框工具后,公共栏会多出一个“消除锯齿”的选项,它的作用将在后面介绍,现在先将它关闭。如下图。羽化的作用也在后面介绍。现在都设为0。


  现在来创建一个月牙的选区,如下图。过程要求使用快捷键来完成。


  思路是方法是先画一个正圆,再减去一个小正圆。
  画第一个大圆的时候要按住SHIFT键,才能保持正圆,注意必须全程都按住SHIFT,一旦松开就无效了。画完以后要先松开鼠标,再松开SHIFT。
  然后按住ALT键,切换到减去方式,然后在第一个圆的左上方画第二个圆。按下鼠标后ALT可以松开而不必全程按着。然后再按下SHIFT键保持正圆。


  现在总结一下上面看似有些混乱的快捷键ALT与SHIFT的用法,因为这两个快捷键都同时有两种作用。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它们称为第一作用和第二作用。
  在没有选区的情况下只有一种作用,在已有选区的情况下才分为第一作用和第二作用。

  ALT键第一作用是从中点出发。第二作用是切换到减去方式。
  在没有选区的情况下,ALT键的作用就是从中点出发;在已有选区的情况下,ALT键的第一作用就是切换到减去方式,第二作用才是从中点出发。
  SHIFT键第一作用是保持长宽比。第二作用是切换到添加方式。
  在没有选区的情况下,SHIFT键的作用是保持长宽比;在已有选区的情况下,SHIFT键第一作用是切换到添加方式,第二作用才是保持长宽比。
  从中点出发和保持长宽比,都必须全程按住快捷键;切换到添加或减去方式,只需要在鼠标按下前按住快捷键,鼠标按下后即可松开。
  那么已有选区情况下的第一作用和第二作用又是怎么互相转换的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画两个正圆来解决。如下图。


  先持续按着SHIFT画完第一个正圆,然后按下SHIFT切换到添加方式,开始画第二个圆,此时这第二个圆还不是正圆。保持鼠标不放,先松开SHIFT键,然后再次按下SHIFT,这样SHIFT键的第二作用就发挥了,即锁定长宽比,此时第二个圆就是正圆了。当然这一次的SHIFT键要全程按着不放。
  整个过程我们共按了三次SHIFT键,第一次和第三次都是为了锁定长宽比,因此要全程按着。第二次是切换减去方式,在鼠标按下后即可松开。
现在要综合这两个快捷键绘制一个圆环的选区,如下图。

  这个效果,实际上就是先画一个大圆,再在其中减去一个小圆。就如同前面的月牙型选区绘制方法一样。关键是要保证两个圆是同心圆。那如何确保两个圆心是完全一致呢?只要我们先定一个点,然后两个椭圆选区都以这个点为中心来创建。

  确定这个点的方法有两种:使用网格(快捷键CTRL+")进行辅助定位;或者建立参考线。
  菜单【视图】中选择标尺〖CTRL+R〗,图像窗口的上方或者左方就会出现标尺。在标尺区域按下鼠标左键不放,向外拖动即可建立一条参考线。建立以后可用移动工具〖V〗来移动参考线。如下图。



   >>> 点击播放动画 >>>

  此外,可以从菜单【视图】中对参考线进行锁定、清除的操作。锁定后参考线就不能再移动,这样可以防止重要的参考线被误操作移动。不过即使误操作了也可以通过〖CTRL ALT Z〗来撤销。因此问题不大。
  清除命令将删除图像中所有的参考线。如果只想删除其中一条的话,可以使用移动工具〖V〗将这条参考线移回标尺区。如下图。


  打开网格或建立参考线后,要注意菜单【视图】中的对齐功能是否打开,并且对齐的项目中是否有“对齐到网格”及“对齐到参考线”。两者中缺少一个,就无法使用对齐功能。而没有对齐功能的网格或参考线只能提供视觉对齐效果。网格的大小和间距以及参考线的颜色和样式,可以从预置面板〖CTRL+K〗中设置。如下图。建议使用Photoshop默认的设置。


  现在我们使用椭圆选框工具,从网格中的某一交叉点或参考线交叉点为起点,按住ALT和SHIFT键拖动鼠标,这样就创建了一个以起点为圆心的正圆选区。
  然后在圆心处先按下ALT键切换到减去方式(第一作用)并按下鼠标,按下鼠标后松开ALT键,此时减去方式仍然有效。然后再次按下,ALT的第二作用就发挥了,那就是从中点出发。同时按下SHIFT确保正圆。注意这ALT一松一按的过程中鼠标按键不能松开。而完成的时候要先松开鼠标再松开ALT和是SHIFT,如果ALT先松开,中点出发方式就无效。SHIFT先松开就不能保证正圆。

   >>> 点击播放动画 >>>

  与矩形选框工具和椭圆选框工具组合在一起的还有单行选框工具和单列选框工具,这两个工具较少用到,因此没有设快捷键。它们的作用是选取图像中一个像素高的横条或一像素宽的竖条。

  选区的添加、减去、交叉运算对8个选取工具都有效。使用方法也相同。

  除了完全依据鼠标轨迹来创建选区外,矩形和椭圆选框工具还可以设定为固定长宽比及固定大小。如下左图是固定长宽比为2:1,这样无论选取多大的区域,一定是按照这个长宽比扩大或缩小的。一般电视机及电脑的屏幕比例是3:4,电影银幕比例是16:9。比例允许输入3位小数。宽度和高度之间的双向箭头作用是交换两个数值。
  固定大小就是硬性规定选区的实际像素大小,这样无论怎样选都可以保证大小不变。如下右图。


 


建立任意选区

  尽管我们学会了如何添加减去或是交叉选区,但选取出来的选区还是比较规则,不是矩形就是圆形,这样的形状很难胜任在实际制作中的需要。现在我们就要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任意形状的选区。建立任意选区的工具是套索工具、多边形套索工具、磁性套索工具、魔棒工具。

  套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与画笔有点类似,在屏幕上按下鼠标任意拖动,松手(或按回车键)后即可建立一个与拖动轨迹相符的选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起点与终点不在一起就会自动在两者间连接一条直线。如下图。如果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应尽量将起点与终点靠近。但Photoshop不会提示是否重合。在选取过程中如果按下ESC键将取消本次选取。


  有时候要选取的面积到达了图像的边缘,就要注意,为了保证图像的边缘完全被选中,最好是将图像窗口拉大一些,让四周留一些空,然后套索工具可以在图像窗口的空余部分移动,即可保证完全选取了图像边缘部分。如下图的红线就是鼠标在窗口空余处的轨迹,可以看到动轨迹即使不规则也没关系,只要保持在图像边缘之外就好。这个操作大家要自己动手做几次。


  套索工具有一种特殊的使用方法就是按住ALT键,这时就不再以移动轨迹作为选区,而是在单击的点间连直线形成选区。并且在选取过程中可以任意切换。如下图。先是正常的拖动(光标为)。然后按下ALT键不放,松开鼠标移动(光标为)并单击,会发现“连点成线”的效果。最后按下鼠标不放,松开ALT键,又回到最初的轨迹选取方式了(光标变回)。特别注意如果第二步的时候先松开了ALT就结束选取了。


  其实在套索工具中按下ALT键,相当于暂时切换到了另外一个选取工具:多边形套索工具,但两者在功能上有不同。真正的多边形套索工具功能更多。

  多边形套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大体和上面的“连点成线”相同,但选取过程中持续按住SHIFT键可以保持水平、垂直或45度角的轨迹方向。并且如果终点与起点重合会出现一个小圆圈样子的提示,如下图。此时单击就会将起点终点闭合而完成选取。在终点起点没有重合的情况下,可以按下回车键或直接双击完成选取。这样起点终点之间会以直线相连。在选取过程中如果按下ESC键将取消本次选取。


  另外,在“连点成线”过程中可以按DELETE键或BackSpace撤销前一个点,可一直撤销到最初。这个功能在套索工具中按下ALT键后也有效,但是撤销的时候ALT键不能松开,也就是说要保持按住ALT键再按DELETE或BackSpace键。

  前面我们说过鼠标光标的热点问题,所谓热点就是光标上起定位作用的那一点,热点大小为1像素。之前学过的规则选取工具的光标都是十字形,热点就是十字中间的那一点。
  我们所熟知的Windows系统的鼠标光标,热点是左上角那一点。而套索工具的热点却大不一样,如下图中红色点就是3种套索及魔棒工具的热点。Photoshop的其他工具也各自有着不同的热点。
  明确热点的位置对于选区的建立及修改很重要。如果不注意的话,选区的位置可能和你想象中的要差近10个像素,这对于一些细节部分来说是很大的差距了。

虽然套索工具有着各种各样的热点,但Photoshop提供了一种精确光标方式,可以简单明了地指明热点,方便操作。
  切换到精确光标方式的方法是按下大小写转换键Caps Lock,按下后注意光标变为,中间的点就是热点。Photoshop工具栏中中主要的绘图工具和选取工具都可以切换到精确光标。另外光标显示还可以在预置〖CTRL K〗的显示与光标项目中修改。大家可以自行试验各种选项的效果,比如把绘画光标改为精确,那么课程#03中的画笔工具就没有笔刷大小的提示了,只剩下一个十字。
  建议使用下图中Photoshop的默认设置。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套索和多边形套索工具,但是要创建一些“既定又不规则”的选区还是比较吃力,比如下图的天空部分选区。


  这个选区的难点在于山体与天空的交界处那“既定又不规则”的线路,用套索工具或多边形套索不是不可以,但是非常麻烦,稍不注意就前功尽弃。这里我们可以使用磁性套索工具来完成。
  开始之前大家必须记住的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一般都需要几种选取工具综合使用才能够创建完美的选区。本例也是。

  我们先来简单地体验一下。选择磁性套索工具,在山体中部某一点单击,然后沿着山体的边缘移动。会看到一条线路沿着山体大致的方向在逐渐创立。即使光标的热点并不是准确地沿着山体移动,创建出来的线路却好像了解我们想法似的自动对齐着山体。如下图。


  现在按下ESC键取消。然后看一下公共栏的设定。公共栏中除了和其他工具相同的一些选项之外,宽度、边对比度、频率是与众不同的。
  磁性套索工具的原理是分析色彩边界,它在经过的道路上找到色彩的分界并把它们连起来形成选区。
现在使用磁性套索工具并切换到精确光标方式,精确光标方式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此时光标会变为一个中间带十字的圆圈,选取过程中十字应该尽可能贴近色彩边缘。如果没有完全贴紧色彩边缘,只要误差在一定的范围内,磁性套索工具还是能够找到边缘。这个误差范围就是圆圈的大小,就是公共栏中的宽度。宽度越大容错(允许的误差)范围越大。快捷键与调整笔刷大小是一样的:〖[〗和〖]〗。
  如果超出了容错范围,磁性套索工具可能就无法准确地沿着原先的色彩边缘前进了,如下图。线路上的小方块是采样点,它们的数量可以通过公共栏中的频率来调整,频率越大采样点越多。如果色彩边缘较为复杂,参差不平且多为直线,就适合较高的频率。如下图要选取的山体,只需要30~50就足够了。在选取过程中采样点是自动产生的,在图像中某些拐角过大的地方可能不能正确产生采样点。这时可以通过单击手动增加采样点。DELETE或BackSpace可以逐个撤销采样点。选取过程中按下ESC键将取消本次选取。


至于边对比度的作用要根据图像而定,如果色彩边界较为明显,就可以使用较高的边对比度,这样磁性套索对色彩的误差就非常敏感。如果色彩边界较模糊,就适当降低边对比度。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个选项的作用不大,频率的作用也不是很大,比较重要的是宽度的设定。
  一般把宽度设置在5~10左右是比较好的。注意这个宽度会随着图像显示比例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建议将图像放在100%的显示比例上,可通过菜单【视图>实际像素】或〖CTRL ALT 0〗直接设为100%。也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 +或-〗。
  设定较大的宽度尽管看起来似乎更好用,因为可允许的误差范围也大,但过大的宽度反而可能导致误选取。因为太大的宽度中可能会包含两条或更多的色彩边缘。如下左图,在误差范围内有两条色彩边缘,一条是山体和天空的边缘,一条是围墙和山体的边缘。那么在移动过程中就可能随机选择其中一条。如下图。


 


  因为山体连着图像的边缘,并且天空也处在图像的边缘上,所以最好将图像窗口拉大一些,在四周留些空余,方便选取工具移动。
  现在我们将磁性套索宽度设为7像素,边对比度10%,频率50,画出选区。在图像以外的部分移动的时候可以单击增加控制点。完成后的选取效果不是很完美。类似下图。


  有一些该选的没选,比如左上角和右上方的天空部分。有些不该选的却选了,比如房子的一角。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套索工具来做些小修补。事实上套索工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少被用来直接创立选区,因为它的轨迹太难掌握。最经常的作用是用来小范围修补选区。
  切换到套索工具后使用SHIFT或ALT键,慢慢地加上或减去一些小细节,可以放大图像提高修补的精确度。使用〖空格 CTRL 单击〗和〖空格 ALT 单击〗来放大缩小图像,按住空格移动视图是最方便的。常见的使用Photoshop的姿势,就是一边手拿鼠标,另一边手放在键盘上时刻切换快捷键。

  在修补选区的时候要注意无论是添加还是减去一个区域,都需要画一整个区域而不只能是一条线,如下2图,左图是不规范的修改法,这样很容易误操作。而右图才是规范的修补法。


 

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张图看看误操作可能出现的地方。
  第一张是需要修补的选区,第二是只补画了一条线却没有画上整个区域。那么起点终点直线相连,形成了一个中空的选区。而并没有把需要的部分都修补好。第三是补画了整个区域,完整修补了选区。


 


 



  在修补好天空等其他部分后,我们就算彻底完成了这个选区的建立。此时就可以单独对天空使用色彩调整工具了。可以看出有了选区,我们的制作余地更大了。
  掌握了上面这种修改方法以后,大部分的选取问题都能解决。因此务必多练几次以求熟练掌握。

  我们来看下面这幅图像,现在要求把其中绿色的部分选中。此时前面所说的几种选取工具都很难派上用场了。即使你用套索等工具硬性画出选区,但难以应付大量选择的情况,下图中的绿色有11部分,可以用套索工具和添加方式选取11次,但如果是110个呢?


  Photoshop中的选取工具从性质上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前面一直在学习的轨迹选取方式,还有一类就是现在要接触的颜色选取方式。注意虽然磁性套索也是判断色彩边界,但最大影响还是鼠标的轨迹,因此我们把磁性套索也归入轨迹类选取工具中。

  颜色选取方式的工具只有魔棒工具一个,现在选择它,注意公共栏设置如下图。使用它在一个绿色的方块上点击一下,就会看到这个绿色方块就被全部选中了。


  这就是魔棒工具的效果,它利用颜色的差别来创建选区。以热点的那个像素颜色值为准,寻找容差范围内的其他颜色像素,然后把它们变为选区。所谓容差范围就是色彩的包容度。好比在一个单位中选拔参赛人员,以年龄划分,如果规定25~35岁之内,可能有40个人符合标准,那么这40个人就相当于本次形成的“选区”。如果标准是25~45岁,那么也许“选取”了80个人。如果标准是0~100岁,那么所有的人都可以被选中。这个年龄的范围就相当于色彩容差的作用。容差越大,色彩包容度越大,选中的部分也会越多。反而反之。

注意图中有一个两个相邻的红色与粉红色方块,现在我们用默认的32容差与80容差去选取红色,结果如下2图。可以看到容差较小时,对于色彩的差别就越严格,即使两个看起来很接近的颜色也未必会被选择。而当容差增大以后,就可以包含更多的颜色。


  选区的运算方式是共通的,魔棒工具也不例外,如果要选中多个绿色方块,就可以按住SHIFT切换到添加方式,然后逐个点击。但这样还是比较麻烦,因为数量较多操作的次数也就越多。这时注意公共栏中有一个“连续的”选项,现在将它关闭,然后用魔棒工具点选任意一个绿色,会看到图像中全部的绿色方块都被选中了。如下图。虽然我们没有改小容差,但由于绿色与红色及粉红色差别很大,因此即使为80也不用担心。


  我们已经知道魔棒工具是根据热点所点击的那个像素颜色作为标准,结合容差去寻找其他像素,这个寻找的方向就是从这个点开始,四面八方地扩散开去。如果“连续的”选项打开,那么一旦遇到超过容差范围的色彩,这条寻找的道路就终止了。这样所选中的颜色,只会形成一个封闭的选择区域。
  如果关闭“连续的”选项,魔棒工具同样以点击的像素颜色作为标准配合容差,但不再是从这个点出发,而是“着眼于大局”,从整幅图像中寻找符合的像素。如果要那前面说过的选拔人员做比喻的话,前者就如同是在一个乡镇中选拔年龄段,后者是在整个国家中选拔年龄段。

  “用于所有图层”这个选项以后再说。

  现在我们也可以使用魔棒工具来选取天空,虽然容差大选取的色彩多,但大容差也会造成误选,要减去误选是比较麻烦的。因此较为稳妥的方法是将容差设置小一些,然后多添加几次选取。使用魔棒工具的时候没有直接的快捷键更改容差数值,可以按下回车后输入数值再按回车确认。如下图,将容差设为50后点选天空的中间部分的大致效果。


  如果上方有些天空部分没有被选中,那么切换到添加方式往上移动一些点击即可添加好,如下图。


  然后移动到下方一些,添加选区。如下图。

然后还会剩下一些杂碎部分,也要注意添加好。如果较多且距离较远,也可以使用套索工具来添加。如下图。如果有多选的细节部分也可以这样利用套索工具减去。


  接着这样利用魔棒选取出来的天空部分,理论上比起磁性套索工具更精确,因为魔棒工具对色彩的分析能力要强于磁性套索。

  在创建选区的时候,要学会多角度地去思考,比如要创建如下图的选区,除了中间一块以外,所有的绿色方块都选中。


  如果死板地去思考,就会使用魔棒工具的添加方式选取10次达到目的。但实际上魔棒工具只需要点击两下就可以了,并且这两下可以都在同一个地方点击。
  具体方法是先关闭“连续的”选项,然后点击中间的那个绿色方块,此时全部绿色方块被选中。然后打开“连续的”选项,切换到减去方式再点击这个绿色方块即可达到目的。

  在如下图,要选取画面中所有的方块,也是两步完成。


  方法是将容差设为80或更大,然后关闭“连续的”选项,点击任意一个红色方块,再点击任意一个绿色方块即可完成。
  除了这种“正向思维”以外,也可以使用“逆向思维”来完成这个效果。那就是用魔棒工具点选白色背景部分,然后使用菜单【选择>反选】〖SHIFT CTRL I〗,反选的效果相当于把原先选中的部分变为未选中,而未选中的部分变为选中。反选还有一个隐藏快捷键是〖SHIFT F7〗。
  我们前面选取了天空,现在要选取天空以下的部分,也可以使用这种反选方法来完成。如下图。


  好,现在我们要选取天空和围墙之间的部分,也就是在上图选区的基础上减去围墙部分。该如何修改呢?
  首先来分析一下,墙体的颜色与其他部分区别较大,因此可以使用魔棒工具来减去。在如下图的大概位置使用60的容差来减去。


减去后形成如下左图的效果,可以看到还有很多杂碎的部分存在,这是因为容差设置不够大的缘故。但刚才如果使用更大的容差,那么除了围墙以外其他的地方也有可能被减去,那样修改起来反而更加麻烦了。因此正如同前面所说的,使用魔棒工具应设置较小的容差多次选取。使用大容差常常给以后的修改带来更多麻烦。
现在可以使用最早学习的矩形选取工具来一次减去一大片区域,如下右图。从图像左下角拉到光标处,因为涉及到边缘部分,因此将图像窗口拉大一些比较方便。剩下的一些小细节,使用套索工具修补即可。从这个小练习当中可以初步感受到多种选取工具综合使用的工作方式。

  


  其实还有一种色彩选取的方式,在菜单【选择>色彩范围】中,这个以后再学习不迟。另外Photoshop还提供了一种“快速蒙版”来创建和修改选区,这个功能在早期版本中很常用,但现在选取工具的功能已经大大增强,这个功能相对变得次要了。为了避免和我们将要学习的图层蒙版混淆。这里也先不作介绍。此外Photoshop中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方式来创建选区,这将在学习了以后的内容后逐渐接触到。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选择的部分,与图像中其他部分都有较明显的色彩分界,比如人物和背景。因此选取的时候应该第一考虑色彩选取,其次才考虑轨迹选取。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色彩选取的精确度要大于轨迹选取。
消除锯齿和羽化

  我们使用椭圆选框工具,分别关闭和打开消除锯齿(也称抗锯齿),创建两个差不多大的正圆形选区,然后填充黑色看看。怎样快速填充黑色还记得吗?先〖X〗然后〖ALT DELETE〗。填充之后取消选择〖CTRL D〗,效果如下图。


  仔细观察着两个圆的边缘部分,就会看到第一个圆的边缘较为生硬,有明显的阶梯状,也叫锯齿。而第二个圆相对要显得光滑一些。
  在前面的课程#02中我们曾经学习过产生锯齿的原因,是点阵图像的特性导致的。因为点整图像用正方形的小点来描述图像,所以在描述曲线及一些角度的直线时就会产生锯齿。
  那为什么第二个圆没有锯齿呢?真的没有吗?我们把图像放大〖空格 CTRL 单击〗一些来看看。如下图。


  可以看到第二个圆其实也有锯齿,但是锯齿的边缘变得柔和了。有一种从黑色到背景白色的过渡效果。因此看起来比第一个圆显得光滑一些。这就是消除锯齿的效果了。因此所谓消除锯齿并不是真正消除,而只是采用了“障眼法”令图像看起来光滑一些。只要图像是点阵的,锯齿就永远存在。
  矢量图像从结构理论上来说是没有锯齿的,但是由于显示器的物理特性也是点阵的,所以矢量图像最终表现在屏幕上的时候也会有锯齿现象。
  点阵图像的锯齿是因为图像格式和显示器物理特性两者综合造成的。矢量图像的锯齿只是因为显示器的物理特性造成的。虽然两者在某些情况下看起来一致,但正如前面学习过的一样,在对图像的缩放过程中点阵图像的锯齿会被缩小或放大引起质量下降,而矢量图像的锯齿不会随之缩放。

  如果大家细心的话就会发现,矩形、单行和单列选框工具都是没有消除锯齿的选项的。为什么呢?自己思考一下。答案在本小节最后。

  说起羽毛大家想到什么?是一种柔和的感觉。羽化选项也是这个作用。现在使用椭圆选框工具,将羽化设为0和5,分别画两个正圆选区,然后填充颜色,不要取消选区。效果如下图。看到使用了5像素的羽化后,填充的颜色不再是局限于选区的虚线框内,而是扩展到了选区之外并且呈现逐渐淡化的效果。


  放大后可以看到,这个淡化的效果以选区的虚线为中心,同时向选区内部和外部延伸。如下图。


  这个时候如果使用10像素大小的画笔工具,选一个红色在选区内绘制,将会出现如下图的效果。


  我们在前面说过,一旦选区建立以后,几乎所有的操作就只针对选区内有效,但是为什么现在画笔却可以在选区的虚线框之外还有效果呢?而且之前填充的黑色也并不是完全在选区之内,有一部分超过了选区的虚线。
  这是因为选区的虚线框有时并不能完全地表示所选中的范围,这个问题在本篇后面部分将会得到解释。
羽化选项的作用就是虚化选区的边缘,这样在制作合成效果的时候会得到较柔和的过渡。现在在Photoshop中打开如下2图。


 


  将羽化设置为0,使用套索工具将中间的花朵大致地选择,然后在工具栏选择移动工具(使用选取工具创建选区后在选区内按下CTRL也可以临时切换到移动工具),在选区内移动到另外一幅图像中。如下图。Photoshop支持在打开的图像之间直接拖动内容,方法就是这样。拖动的起始图像称为源图像,拖动到的图像称为目标图像。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区内的时候光标显示为,此时拖动才是拖动选区内的图像,如果在选区之外光标显示为,此时将会拖动整个图像。应看清楚以避免误操作。


  拖动完成后效果如下左图。可以看到拖动过来的图像边缘较为生硬。现在按F12恢复目标图像到原始状态。然后切换到原图像,也按F12恢复。F12是将图像恢复到上一次保存后的状态。
  将羽化设置为5,再重复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到这次目标图像中的花朵边缘显得柔和得多。如下右图。


 


虽然选取工具在公共栏中提供了直接的羽化选项,但不建议直接使用它。因为这样做出的选区羽化效果如果不满意,撤销一步〖CTRL ALT Z〗后选区将消失。更改羽化数值后要重新创建选区。
  建议选取的时候都将羽化设置为0,在完成后使用菜单【选择>羽化】〖CTRL ALT D〗,或点击右键(使用选取工具或裁切工具前提下)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羽化”,将会出现如下的羽化设置对话框。这时输入数值后回车即可。羽化效果和以前在公共栏中设置的效果是一样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发现羽化的程度不满意,可以撤销一步〖CTRL ALT Z〗后重新设置羽化数值,而不会导致原先的选区消失。以后内容中所提到的羽化,都是使用这种先创建再羽化的方式。


  设置羽化后,选区虚线框可能会缩小并且拐角会变得平滑,如下左图是羽化10像素后的效果。如果输入的羽化的数值过大,可能会出现一个如下右图的警告,同时选区虚线消失。虚线框缩小及过大羽化后警告的原因,大家在后面的内容中将会得到回答。


 


  可以看出,羽化使选中的图像边缘呈现类似半透明的效果,这有利于在不同图像中合成效果。但是羽化的效果实际并不理想,因为羽化的效果是沿着选区边缘平均分配的。而大部分时候我们需要在不同的地方设置不同的透明或羽化程度。因此直接使用羽化的机会比较少。

  现在来回答前面的一个问题:为何矩形、单行和单列选框工具都没有消除锯齿的选项?那是因为这3种选取工具所创建的选区边缘一定是水平或者垂直,不可能有曲线或斜线。而锯齿只会在曲线或斜线中出现。这3种选取工具之所以没有消除锯齿的选项,是因为它们根本不会产生锯齿。

  在课程#03中我们学习过绘图工具画笔,画笔设定中有一个硬度,改变硬度可以让画笔边缘变得柔和,这种柔和效果实际也就是一种羽化效果。
  和画笔工具组合在一起的还有一个铅笔工具。铅笔工具的边缘是生硬的,始终带有锯齿效果。其他的设定和画笔工具相同。
  注意铅笔设定中虽然也有硬度的选项但没有画笔那样改变边缘柔和程度的效果。铅笔和画笔的最大区别就是铅笔没有边缘羽化,因此看起来图像较为生硬。如下图左右两个枫叶和波浪线的效果对比。


选区的存储及载入

  有时候需要把已经创建好的选区存储起来,方便以后再次使用。就要使用选区存储功能。创建选区后,直接点击右键(限于选取工具)出现的菜单中就“存储选区……”项目。也可以使用菜单【选择>存储选区】。会出现一个名称设置对话框,如下图。可以输入文字作为这个选区的名称。如果不命名,Photoshop会自动以Alpha1、Alpha2、Alpha3这样的文字来命名。


  需要载入存储的选区时,可以使用菜单【选择>载入选区】。也可以点击右键在菜单中选择该项,前提是目前没有选区,且目前使用的是选取工具〖M〗〖L〗〖W〗或裁切工具〖C〗。
  如果存储了多个选区,就在通道下拉菜单中选择一个。因此之前存储时用贴切的名称来命名选区,可以方便这时候的查找。尤其在存储了多个选区的情况下。下方有一个“反相”的选择,作用相当于载入选区后执行反选命令。如下图。


  在上图中我们遇到一个问题,载入时选区的选择项是通道。为什么是通道?是因为选区存储就是存储在通道中的。
  这个通道和课程#01中讲到的通道有什么关系呢?
  好比某部门有经理、副经理和助理三位领导层人员,虽然其他一些职员也在这个部门工作,但这些职员无论增加还是减少或者更替,都不会影响前三者的领导地位。课程#01中讲到的RGB或CMYK图像通道,就是一幅图像中的“领导通道”。而通过存储选区形成的通道,属于“编外人员”,并不是必须的,删除之并不会造成图像的破坏。但如果删除RGB或者CMYK中的任何一个通道,都会破坏图像。
  简而言之,一幅图像就如同一个部门,各个通道就是职员。通道也可以有很多,就如同职员可以有很多一样,大家都为这个部门服务。

  那么,多通道会不会造成图像显示的紊乱呢?
  不会的,正如同部门管理层领导着部门一样,只有RGB或CMYK通道才控制着图像的显示。其余新建的通道都不会影响图像显示效果。

  那新建的通道有什么作用呢?
  可以说就是用来存放选区的。以后我们学习向其他软件(如视频合成软件Premiere)输出文件的时候,通道就可以发挥一些其他的作用。

  如果图像中已经有一个选区存在,载入选区的时候,就可以选择载入的操作方式。所谓操作就是前面接触过的选区运算,即添加、减去、交叉。如下图。如果没有选区存在,则只有“新选区”方式有效。


  选区的存储和载入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比如我们想调整一幅图像中两个地方的色彩,如下图,左边和右边各有一个方块。如果这两个地方的调整效果一样,就可以用矩形选框工具的添加方式,依次选择左右两个方块,然后统一修改。可是现在这两个方块的调整效果是不一样的,左边的一块加红,右边的一块加蓝。那么只好先选择一块区域加以调整,然后取消选区〖CTRL D〗,再去选择另外一块区域加以调整。如下图,先选择了左边的部分改变色相〖CTRL U〗,然后再选择右边的部分改变色相。


  这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个时候想再对第一块区域进行再调整呢?
  既然是调整部分地方的色彩就需要创建选区来做,可是这块区域原先的选区已经消失了。如果用撤销命令〖CTRL ALT Z〗的话可以找回选区,但色彩调整的效果也要被撤销,因为历史纪录是线性的,调整色彩在选区之后。那怎么能够再创建一个和原先相同的选区呢?不能了,只能依靠目测来完成了。这当然是不精确的,尤其如果选区的形状复杂一些,甚至还带有羽化的话,就很难做到了。

  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事先存储第一个选区,然后再次载入即可。载入的时候如果选择“添加”操作的话,就可以同时得到两个的选区。存储了选区以后,选区会随着文件保存。下次打开仍然有效。
现在来具体感受一下选区存储于通道的效果。
  新建一个400x225的空白图像,在下图左右的位置,创建一个矩形选区并且存储,命名为s1。


  然后取消选择〖CTRL D〗,打开通道面板,会看到一个名称为s1的新通道,如下图。注意通道调板的缩览图如果设为“无”的话就看不到缩览图了。改变缩览图大小可以点击通道面板右上角的按钮,然后选择“调板选项”。或者在通道名称下方的调板空白处单击右键也会出现缩览图大小设置。


  现在点击s1通道,点击后进入通道单独显示模式。如下图。看到这个s1通道图像中,黑色背景上有一个白色的方块。留意一下就会发觉,这个白色方块的位置和大小与前面所创建并且存储的选区是相同的。
  这就是Photoshop利用通道存放选区的奥秘了,就是把选区转换为对应的黑白(还包含灰度)图像然后存储为一个通道。


  现在把s1通道删除。删除通道的方法是将s1拖放到垃圾桶图标上。或者在选择了s1通道的前提下单击垃圾桶图标,这样会出现一个删除确认对话框。
  删除之后菜单【选择>载入选区】将不能使用,说明目前没有选区被存储。这也反映出了选区是存放于通道中的,删除通道就会丢失存储的选区。

  仔细地看一下通道的黑白(灰度)图像。我们知道它是利用黑白相间的效果来区别选择与非选择。那么通道中白色的方块对应之前我们创建的选区部分。而黑色的部分则对应未被选取的部分。
  当我们存储选区时,Photoshop就自动将选中的部分转换为白色,其余部分转换为黑色后放入通道中。这样的通道统称为Alpha通道,音译阿尔法。

  现在我们总结出一点:Alpha通道中的白色对应选区选中的部分,黑色对应未被选中的部分。即白色代表选择,黑色代表不选择。

  既然选区存储后就是一个通道,那么改变这个通道的内容会如何呢?
  我们可以用铅笔工具(注意不是画笔),选择一个10像素宽的笔刷,用纯白色随意涂抹一下。如下左图。这样就改变了刚才由选区建立的s1通道。
  然后回到RGB方式〖CTRL ~〗,载入s1选取,会看到选区也发生了改变。如下右图。其实不回到RGB方式也可以载入选区,但通道的黑白图像可能会妨碍我们对选区的观察,因此才回到RGB方式去观看效果。

  


  比较一下上面两幅图,选区的形状和通道的图像,不难看出通道中的白色部分,正好就是选区的被选择部分。而通道中的黑色部分,就是未被选中的部分。这与前面的总结是一致的。通道使用白色、黑色来代表选区中的选择、不选择。
  前面说过,存储选区实际上就是选区到通道的一个转换,那么载入选区就相当于是从通道到选区的转换。因此如果改变了这个通道的图像,相当于改变了所存储选区的形状。

  除了用铅笔等绘图工具来改变Alpha通道图像以外,也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来改变。
  比如切换到s1通道,使用菜单【图像>调整>反相】〖CTRL I〗命令,将发生“黑白颠倒”的效果,原先白色的地方变为黑色,原先黑色的地方变为白色。如果此时载入s1选区,与存储前的选区相比,相当于反选了。
除了通过存储选区产生Alpha通道以外,我们也可以直接建立一个Alpha通道。如下图,在通道面板点击下方的新建按钮,这样就新建了一个通道,并且自动切换到新通道的单独显示方式。通道名以Alpha加序号来命名。如果要修改名字,双击通道名字即可。


  现在用前面用过的铅笔工具和纯白色随意画一个形状,如下图。注意如果有选区存在的话要先取消〖CTRL D〗,否则铅笔的绘图范围可能受到限制。


  完成后回到RGB方式〖CTRL ~〗,使用载入选区的命令,就会看到通道列表中出现了新建的通道名字,如下左图。载入后的选区如下右图。可以看到选区的形状和前面通道中用铅笔绘制的形状是相同的。


 


  除了通过菜单以及鼠标右键载入选区外,还可以使用通道调板下方的转换为选区的按钮,前提是要先将这个通道单独显示。如下图就是在s1通道单独显示的时候,按下转换为选区的按钮,得到了选区。


  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式,不需要单独显示通道,可以在RGB方式下直接使用。就是在通道调板上按住CTRL键,注意此时光标会变为,即可单击通道直接作为选区载入了。如下图。
  这种载入方式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即使当前通道面板中选择的是Alpha1通道,也可以按住CTRL单击s1通道从而载入s1选区。因此在实际制作中建议使用此方法来载入选区。

现在要把s1的选区和Alpha1通道的选区相加。该如何操作呢?
  前面说过,在已有一个选区的情况下载入选区,就会出现选区运算的操作选项。因此可以先载入s1选区(按住CTRL单击s1通道),然后再使用菜单【选择>载入选区】命令来载入Alpha1选区,在操作选项中选择“添加到选区”即可。如下左图。完成后的选区效果如下右图。


 


  我们还可以用更快捷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操作。前面学习过,在通道面板直接单击通道会切换到这个通道的单独显示方式。而按住CTRL键再单击则是将该通道载入为选区。所以CTRL就类似一个启动开关,启动鼠标的点击选取功能。
  如果我们先按住CTRL单击s1将载入s1选区,然后再按住CTRL单击Alpha1,则相当于取消了s1选区后载入Alpha1。这种效果有点类似于前面所学习的选取工具在公共栏四种运算方式中的“新选区”效果。新选区的效果就是“新区换旧区”。
  还记得选取工具中添加方式的快捷键是什么吗?是SHIFT。现在我们先载入s1,然后在通道面板先按住CTRL,再按住SHIFT,注意光标会变为,然后再单击Alpha1通道,如下图。则直接达到了上右图的添加效果。由此也可以看出Photoshop对快捷键的定义是非常合理的,按住CTRL相当于启动“鼠标点击选取”,然后再按住代表添加方式的SHIFT,那么就等于是“鼠标点击添加选取”了。


  举一反三,CTRL+ALT就是减去方式,光标为。CTRL+ALT+SHIFT就是交叉方式,光标为。

论选区的不透明度

  到这里可能大家会有疑问,通道中白色代表选区,黑色代表未选区,那么其他颜色又代表什么呢?
  在课程#01中我们已经学过,通道中只包含灰度,没有类似红色绿色这样的色彩。除了白色和黑色以外,其他的都是介于白色与黑色之间的过渡色。我们还学习过,在单独的RGB通道灰度图中,白色代表完全发光,黑色代表完全不发光,换句话说白色代表的是一种全饱和的状态,黑色则代表一种完全没有的状态。

  现在对应到我们前面接触到的由存储选区产生的Alpha通道上想一下,选区存储后的所选区域在通道中是以白色表示的,未选区域以黑色表示。其实也可以看成:白色代表了选区的“全饱和”状态,而黑色代表了选区的“完全没有”状态。那么介于黑白之间的过渡灰色,也可以看成是从选区的“全饱和”到“完全没有”的过渡。

  此外,灰度的色彩单位是K,纯白是K0,纯黑是K100。K数值越大颜色越偏黑,数值越小颜色越偏白。

  现在删除前面的s1和Alpha1通道,删除的方法是将通道拖放到垃圾桶按钮上,如下图。


  之后类似下图,创建一个矩形的选区并储存为通道。切换到单独显示的方式,调出信息调板〖F8〗,将鼠标移动到白色方块上,看到颜色值为k0。如果信息面板没有显示K数值,就点击青色圆圈处,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实际颜色”。


  现在使用形状工具〖U或SHIFT U〗,选择矩形,使用第三种绘图方式,如下图鼠标所指处。第三种方式是填充像素(三种方式的区别将在以后介绍)。注意这里一定要选择正确。公共栏中还有一些其他的选项,皆可参照下图。


  打开颜色面板〖F6〗,选择K49%。在已有纯白矩形右边画一个差不多大小的矩形,将会看到如下左图的效果。再用K50%画一个。最后用K51%画一个。如下三图。


 


 

这样在这个通道中,我们就有了四个矩形。回顾一下它们的颜色:第一个矩形的颜色是K0,也就是纯白;第二个是K49;第三个是K50;第四个是K51。
  后面三个看起来颜色都差不多,因为他们的灰度相差很小。现在把这个通道载入选区后效果如下图。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通道中明明有4个方块,应该有4个矩形的的选区才对,为什么现在只有三个呢?
  现在我们回到正常RGB方式〖CTRL ~〗,在图层面板点击按钮新建一个图层,图层选择停留在新建层上。如下左图。然后使用黑色填充〖D〗〖ALT DELETE〗并取消选区〖CTRL D〗。会看到如下右图的效果。


 


  现在我们看到的效果比较令人费解,填充之后,画面上出现了4个矩形,就像和我们在通道中所画的四个矩形一样。
  可为什么载入选区时候只看到三个虚线框呢?并且为什么四个矩形中只有一个是黑色而其余三个都是灰色,难道刚才有使用灰度色填充吗?

  先来看第二个问题。我们点击图层面板背景图层前面的眼睛标志(下图青色圆圈处),这样将隐藏背景图层,如下图。图像中出现了许多灰白相间的小方块,这些小方块是Photoshop对透明部分的表示方法,因为透明这种现象在显示器中实际是无法完美表达的,因为显示器不可能是透明的。因此Photoshop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表示透明。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白色和透明混淆在一起,白色是一种颜色,而透明是没有任何颜色。两者在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


  从上图我们看到最左边的方块是完全不透明的,而其余三个方块都呈现出了半透明的效果。
  因此之所以会出现灰色,并不是因为填充了灰色,而是因为填充了半透明的黑色,再加上白色的背景,看起来就形成了灰色。
  如果背景色不同,呈现出来的颜色也会不同。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先将背景图层显示出来(显示图层的方法和隐藏图层是一样的,在同一个位置再次点击即可)。然后调出信息调板〖F8〗,将鼠标移动到最右边的方块上,如下左图,看到RGB数值相等,说明这是一个灰度色。
  接着将背景层填充为一个绿色(在图层面板选择背景层后填充,注意不要填错层),再察看RGB值,就会看到变化,如下右图,已经不再是一个灰度色了。这说明半透明部分的图像和背景色是会产生交融效果的。


 


 

现在我们就涉及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选区并不一定是完全选择的。同样是虚线框内的范围,却可能有不同的选择透明度。
  而选择透明度无法直接用眼睛分辨出来,只有在对选区进行了填充等操作后才会显示出半透明的效果。除了填充以外,如果将选区用去进行色彩调整的话效果也会不同。如下图是同时对两个不同透明度的选区使用同样的色彩调整的效果。可以看出右边的调整效果较左边微弱一些。这是因为右边区域的选择不透明度要低一些,好比说这个区域的“力量”相对弱一些,它所产生的影响也相对要小一些.


  从以上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Alpha通道中纯白的部分转换为选区后是“全饱和”的,灰色转换为选区后是“半饱和的”。至于黑色就是“完全没有”的。

  我们在前面说过Alpha通道中的纯白代表的含义是选择,黑色代表的是未选择。
其实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白色(K0)部分代表的是完全选择。黑色(K100)部分代表的是完全未选择。其余的灰色依灰度不同,各自代表了不同的选择程度。

  好,现在就可以来回答为何最后一个矩形没有出现虚线框的问题。
  首先来回顾4个方块的颜色,从左到右分别是:K0,K49,K50,K51。按照前面定律,K0就是白色,而白色代表了完全选择,因此可以看作K0的选择度是100%,同理K100的选择度是0%,就是什么都没选的状态。那么K49的选择度就是51%,K50的选择度是50%,K51的选择度是49%。关系如下图。


  在Photoshop中规定,如果选择的程度小于(不含)50%,那么选区的边界将看不见。就是看不到那流动的虚线。所以那四个矩形中只有前三个出现了流动虚线,第四个没有。就是因为第四个的选择程度低于50%。

  记住K的百分比和选区选择程度的百分比,正好是相反的。K值越高选择程度就越低。K最高就完全没有选择。相反K值越低选择程度就越高。K最低的时候代表的就是完全选择了。
  但即使是看不见,选区仍然是存在的。正如前面所做的填充、色彩调整之类的操作,同样会看到效果。

  如果在一个选区中任何地方的透明度都小于50%,那么整个选区都会看不到虚线框。现在用一个K51%的大矩形,在通道中把原先的四个矩形全部覆盖。如下左图。单击这个通道载入选区。看到一个Photoshop弹出一个警告。如下右图。


 


  关闭这个警告框,回到正常RGB方式〖CTRL ~〗,填充一个颜色或进行色彩调整,就会看到选区的效果。
因此要注意:Photohsop选区的流动虚线框,并不一定代表选区的全部范围。即使完全没有流动虚线,也有可能有选区存在。

  如果刚才载入那看不见边框的选区之后,使用绘图工具涂抹,就无法涂抹到选区之外。这是因为一旦建立了选区,基本上所有的操作都只对选区有效了。而这个时候由于选区并没有显示流动虚线,所以会造成迷惑。
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取消选区〖CTRL D〗后就可以任意涂抹了。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这样试着解决。

 
   最新资讯   相关资讯
·eBay将公寓租赁网站Rent.com出售给Pri
·高德地图的用户总数已经突破5000万
·微软正在针对中国市场做一项大规模投资
·起步公司(ABC品牌)荣膺“福布斯2012
·微软将大力加强对中国云计算投入
·Photoshop选区抠图法给人物换背景
·网页设计中制作Flash站点的几个技巧要
·用Photoshop选区复制去除图片上的文字
·用Photoshop设计漂亮的手提袋
·字体创意设计方法谈
 
版权所有 湖南城市网 www.hhee8.com
©2007 - 2015 CopyRight hhee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风险自负。